觀塘活化丨1公里明渠變身翠屏河 智能水閘抵200年1遇暴雨
撰文: 黃小冰
發布時間: 2024/12/11 00:01
渠務署完成活化觀塘敬業街明渠的「活化翠屏河」主體工程,除加設跨河通道和園景平台,河道亦設智能水閘,以穩定水位及改善臭味問題,並透過挖深河床等增防洪能力,署方稱可抵200年一遇暴雨。
政府耗資13.422億開展「活化翠屏河」工程,將「臭名遠播」、長約1公里的敬業街明渠,打造成翠屏河,歷時逾4年後,主體工程已於9月完工,將於明日舉行開幕禮並逐步對外開放。
挖深河床提升防洪 明對外開放
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溫南豐指,明渠以往旱天會「光禿禿」見渠底,惟無水不成河,署方便在下游近鴻圖道位置設置連結天文台天氣預報的智能水閘,水閘會因應潮汐升降,潮漲時會升高蓄海水,以穩定水位,逐漸降低時也會形成「小瀑布」。而當天文台預測將有惡劣天氣,水閘就會預先降低至平臥河床,確保維持最大的排洪能力。
他續指,翠屏河集水區面積約520公頃,相當於27個維園,最高排洪能力為每秒約150立方米,即約17秒可填滿一個標準游泳池。為提升排洪能力、減低水浸風險,署方亦遷移原有翠屏道旁的行人天橋斜道及橫臥於明渠上的基座,同時將翠屏道至敬業街一段長約800米的河道河床挖深約200至700毫米;河道上游近翠屏道位置也安裝了約1.2米高的擋水牆,以減低河水淹上路面的風險。
旱季截流器 引污水至收集系統
溫南豐稱,配合觀塘區內的排水系統改善工程,翠屏河符合現行防洪設計標準,可抵禦200年一遇的暴雨,而隨氣候變化愈演愈烈,往後也會不停檢視及改善。
在緩解臭味上,渠務署排水工程部總工程師溫卓強指,明渠乾涸是造成氣味一個重要原因,故智能水閘便已有改善氣味之效;署方亦另設置3個旱季截流器,把雨水渠內受污染的水堵截及輸送至污水收集系統,減少河道受污染,同時會定期檢查河道和安排清洗。
他又稱,過去明渠欠缺生命力及生態價值,署方活化亦在河道栽種植物和設置生態裝置,包括紅樹林、鳥桿、岩石池、潮汐池及生態牆等,為河道生態創造有利條件,吸引更多天然物種棲息於翠屏河。
種植助創造生態 浮島親水體驗
此外,署方也沿河興建7條跨河行人通道,便利市民穿梭河道兩岸,其中1條以浮島形式呈現,提供親水體驗,並興建6個園景平台提供更多河畔休憩空間。近敬業里沿河道兩岸超過50棵細葉榕亦獲保留,成為觀塘市中心的「林蔭走廊」。
🎓全新TOPSchool全港中小學校搜尋器,入HKET App即睇!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